|
授课 老师 |
|
授课班级 |
|
|
|
授课地点 |
|
授课时间 |
第 周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|
|
|
授课内容 |
|
|
|
主要教法 |
|
|
|
听 课 原 始 记 录 |
(本栏目仅对授课内容作简要记录,听课评价在背面相关栏目) |
|
评价 项目 |
评价指标 |
评价说明(优等评价) |
分 值 |
评 分 |
课 前 准 备 |
教学准备 |
见习指导书选用科学,教案和讲稿书写规范,符合见习大纲要求;课件制作精美;熟悉相关病人诊疗情况。 |
10 |
|
条件准备 |
示教室宽敞、明亮、整洁,设施齐备;见习用品准备充分;临床病例丰富、病历资料完备,床旁教学病例选择适当。 |
10 |
|
见 习 带 教 |
师表礼仪 |
着装规范,仪表端庄,举止得当,精神饱满,语言生动。 |
8 |
|
传授知识 |
紧扣见习目标,讲授精准、精炼,病例讨论重点突出、难点剖析透彻;操作演示准确、规范,将临床新技术、新治疗指南和行业要求科学融入到见习过程中。 |
10 |
|
指导实践 |
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病史采集、体格检查、辅助检查与结果判读等基本技能训练,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、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。 |
20 |
|
启迪智慧 |
床旁带教和病例讨论留有思考空间,启发学生思考,能让学生悟出学习方法,形成触类旁通的求知思想。 |
10 |
|
激发兴趣 |
见习不仅让学生明确临床实践的意义、价值和职业职责所在,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。 |
10 |
|
课堂思政 |
教师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融入课堂,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,引导学生树立对医学事业的崇高追求。 |
6 |
|
课堂管理 |
严格按见习安排实施教学,不迟到,不拖堂,不提前下课;课堂纪律有序,时间分配合理,学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。 |
6 |
|
课 后 延 伸 |
课后训练 |
基于本次见习内容布置见习报告、病案讨论等,目标、要求明确,有一定的探究性。 |
5 |
|
拓展资源 |
围绕本次见习内容和课后训练,提供相关拓展资源(含网络教学资源、权威文献、教学参考书等)及资源获取途径。 |
5 |
|
附 加 项 |
特色项目 |
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,进行双语教学(教师英语讲授超过30%或学生英语病历汇报超过30%)或创新性教学(含见习模式、实施手段等方面的创新)。 |
5 |
|
评 价 与 建 议 |
|
总评分: 等级: |
注: 总分105分,分为五个等级:≧90分为优秀,89-80分为良好,79-70分中等,69-60分为合格,<60分为不合格;评价与建议不少于20字;每学期末交教研室备查。